Home Mom-To-Be / 備孕之路 備孕500天,我們做了人工受孕!六件關於「備孕」你/妳該知道的事

備孕500天,我們做了人工受孕!六件關於「備孕」你/妳該知道的事

by Reese

先來一些前情提要~如標題所說,備孕了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時間,而在分享備孕心得的今天,Reese 30歲、MM 36歲,肚子裡的寶寶滿24周了!備孕500天,大約就是接近兩年的時間,相信比起很多備孕夫妻,我們已經算是很幸運了,不過我們做的努力也不少,今天就將我們的備孕心得總結成「六件關於備孕你/妳該知道的事」,分享給需要的你們!

一、我們備孕了多久?

佛系備孕約半年、積極備孕約1年半,備孕總時長約2年。

所謂的佛系備孕就是沒避孕的同房,不特別計算排卵期、不使用排卵試紙、沒特別補充保健食品,而與積極備孕階段最大的差異大概是心情了吧  – 「月經來也沒差」- 當妳進入積極備孕模式後,這種不在意的心情大概就再也沒有過了。

 

所謂的積極備孕指的是除了沒避孕的同房行為之外,可能有下載app計算排卵期與經期、量測基礎體溫、使用排卵試紙監控排卵狀況、到婦產科做陰超追蹤卵泡、補充一堆保健品如葉酸、Q10、維生素D3等等,甚至有可能服用排卵藥或施打排卵針劑。再來,心情上開始變得難以放鬆,每個月面對經期報到前的不安和焦慮變成一種常態,把各種懷孕徵兆套在自己身上胡亂猜測。

這種心理層面的煎熬真的很難受,尤其在妳無法知道到底什麼時候能結束這種煎熬的時候,真的很辛苦,但妳要相信妳不孤單,現在醫學已經非常發達,大部分的問題都能被解決,一起看下去Reese和MM都做了哪些努力!

今天就將我們的備孕心得總結成「六件關於備孕你/妳該知道的事」,分享給需要的你們!

二、我們在備孕期間做了哪些檢查?

Reese和MM在一年半的積極備孕期間內,共做了婚後孕前檢查以及不孕檢查這兩種檢查。這個部分有太多內容可以分享了,這篇先簡單說明,詳細的內容可以看下方文章。延伸閱讀:婚後孕前檢查vs.不孕檢查,有何不同?

婚後孕前檢查 –

女性檢查項目:甲狀腺功能、地中海貧血、梅毒、德國麻疹抗體、血液、白血球、陰道超音波。

男性檢查項目:血液(和女性差不多但無甲狀腺項目)和精液檢查(精液量、濃度、精蟲活動力等)。

不孕檢查 –

女性檢查項目(根據個人情況以及醫生的判斷,可能有些不同):

  • 抽血檢查:AMH卵巢功能指數、砂眼披衣菌、催乳激素(Prolactin)、荷爾蒙(FSH/LH/E2)、黃體功能等。
  • 陰道超音波檢查:基礎濾泡數量、子宮內膜厚度、初步檢查是否有瘜肉、肌瘤、囊腫等。
  • 子宮鏡檢查。
  • 輸卵管檢查。

男性檢查項目:主要為精液檢查,項目與婚後孕前檢查差不多。

三、我們在備孕期間遇到了什麼問題?如何回應和解決?

備孕期間的問題可說是大大小小都有,心理和生理層面的問題都有可能在自己意料之外莫名出現。Reese和MM在備孕期間遇到的問題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項:甲狀腺低下、AMH偏低、子宮內膜厚度不足,以及精蟲活動力不足。

不過這要細說真的太多內容了,為了避免這篇文章篇幅過長,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姐妹們請看下方延伸閱讀喔!希望能提供一些參考~

延伸閱讀:備孕時遇到的問題?甲狀腺低下、AMH偏低、子宮內膜厚度不足

延伸閱讀:男性的備孕保健食品怎麼吃?精蟲品質好難顧?!活動力不足有解嗎?

今天就將我們的備孕心得總結成「六件關於備孕你/妳該知道的事」,分享給需要的你們!

四、我們如何下定決心做人工受孕?

簡簡單單的兩年備孕,事實上卻是由各種檢查與煎熬堆積而成的。究竟要不要進入人工受孕療程(包含人工授精IUI以及試管嬰兒IVF),相信每一對夫妻都有不同的想法、考量,以及預算限制。這邊僅僅是簡單地提供Reese和MM的思考流程給大家一個參考,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。

  1. 第一步、試著多了解人工受孕療程的內容以及花費。所謂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,如果不孕症是我們的敵人,那我們就應該盡可能地了解該如何攻破它,對吧?多多了解你的武器(即現代醫學的協助)能幫你增加多少戰鬥力、要花多少代價拿到這項武器、武器的攻擊力有多高等等,都是幫助我們判斷要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武器」的重要前提喔!
  2. 第二步、溝通夫妻二人(可能包含其他家人)對於人工受孕療程的想法或顧慮。不管是人工IUI或試管IVF,花費都是不便宜的 – 「孩子非生不可嗎?我願意花多少錢生這個孩子?該做IUI還是IVF?長輩幫忙出錢我們該不該接受?」 – 這些都是現實而真實且無關對錯的問題。我們該問問自己也問問另一半的想法是什麼,Reese認為最佳解一定是兩個人達成共識後一起做的決定。
  3. 第三步、選定療程並設定療程的起始點與停損點。前面說過「時間不等人、AMH也不等人」,如果已有共識要以進入療程作為最後解法,最先要討論的絕對是「什麼時候開始?」以我們的情況為例,考量到有AMH偏低的情形,Reese希望自己30歲時可以有更積極的行動,因此我們設定好若在Reese過30歲生日當月仍然未成功懷孕,下個週期就先進行第一次人工IUI療程。
  4. 第四步、療程開始後積極配合醫囑。不論是IUI或IVF,少說都是幾萬元的花費,對於普遍家庭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,就算試管補助已上路,實際上自行負擔的費用仍然不低呀。因此,既然進入了療程,男女雙方都應該相信自己所選的醫生、積極配合醫囑、勇敢面對療程中的不適,調適心情起伏並體諒對方、平常心迎接開獎日的來臨。

這些道理大家都懂,那麼Reese和MM為什麼會選擇進行人工受孕IUI療程呢?早在2021年7月試管補助正式上路之前,我們就已經為自己的備孕之路設了一個停損點。其實對Reese而言,有沒有孩子並不是人生規劃中一個必須,Reese對於生小孩養小孩這件事情只有一個要求 – 「越早越好!」 – 當然所謂的早不是毫無設限,大概就是「如果我的人生裡會有個寶寶,那麼結婚後一年就差不多可以有了」的概念,Reese比較俗辣,真的很不想高齡了還要來經歷這些生孩子帶孩子的辛苦啊(不過我理解很多人高齡並不是自願的,而我也非常敬佩高齡產婦和高齡媽咪們)~

也因為年齡的考量,Reese和MM達成共識,32歲之前沒有孩子,我就不生了(看到這你可能很驚訝「32歲也太早了吧」,但這是Reese自己的想法,可能有點偏激~但希望大家不要過度批判啊)~在兩人都能有此共識後,其實就有非常明確該努力的方向和時程規劃了,所以那時候我們訂了自然備孕的停損點,如果過了還是沒消息,那就是IUI或IVF了。

既然都有試管IVF補助了,且試管成功率比人工IUI高很多,為什麼我們還是先做了IUI?其實我們是有想要做IVF的,先進行一次IUI有點當作「練兵」的意味,如果沒有成功,當初的想法是那就直上試管IVF療程了。

五、我們在人工受孕療程中經歷了什麼?花了多少錢?

接下來是大家十分關心的,這次IUI我們花了多少錢?以下統整本次療程的回診日程以及花費,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參考(礙於法規無法列出詳細金額請見諒):

至於詳細的療程說明,例如:Reese打了幾支針?療程中的生理和心理變化?詳細的說明請看以下文章。

延伸閱讀:2021最新人工受孕IUI全解析!費用?療程?王家瑋婦產科心得分享

六、如果時間倒流,我們的備孕過程會改變什麼?

「縮短猶豫不決的時間」絕對是Reese心中第一個想法!

在備孕的過程中,我們會對自己的狀況產生很多的想法,可能是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不孕的跡象?該不該積極就醫治療找問題?做了檢查後,面對結果是開心還是無助?這些多到數不清的想法,都可能讓我們對於下一步猶豫不決。

但Reese想告訴妳,就算很困難,也要「盡可能減少猶豫不決的時間」。怎麼做?其實很簡單,當你們開始懷疑是不是該更積極時,那就去積極!當你們開始考慮人工受孕療程的時候,不要猶豫趕快預約不孕門診諮詢起來!因爲並非做了這些事情就代表妳一定得進入療程,相反地,它能提供妳更多的外部資訊和幫助妳進行決策的依據,有利而無害呀。

時間真的不等人,也無法倒流,多浪費一天一個月一年,這些時間沒了就是沒了,設好停損點,時間到了就去做妳認為對的事,不要懷疑自己,給自己更多的機會成功,妳就更容易成功!

最後,祝福各位正在經歷備孕心酸的夫妻們,都能夠早日美夢成真,享受成功的果實,一起快樂為人父為人母!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